苜蓿草的种植管理技术要点如下:
1.选地:苜蓿适应性广,可以在各种地形、土壤中生长,但适宜的条件是土质松软的沙质壤土,pH值为6.5-7.5,冬季温度
-20℃左右,年降水量在300-800mm。不宜种植在低洼及易积水的地里。轻度盐碱地上可以种植,但当土壤中盐分超过
0.3%时要采取压盐措施。
2.整地:苜蓿种子小,苗期生长慢,易受杂草的危害,播前一定要精细整地。整地时间在夏季,深翻、深耙一次,将杂草翻入
深层。秋播前如杂草多,还要再深翻一次或旋耕一次,然后耙平,达到播种要求。
3.播种:播种期可以选择春播或秋播,播种量一般为15kg/hm²至22kg/hm²,行距30-60厘米,播种深度为1cm至2cm。播
种后要镇压土壤,使种子与土壤充分接触。
4.施肥:苜蓿有根瘤,能为根部提供氮素营养,一般地力条件下不提倡施氮肥。磷肥和钾肥对苜蓿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,播前
结合整地施有机肥2-3m²/亩、纯磷8-16kg/亩一次施入。
5.灌溉:苜蓿耗水量大,每生产1kg干物质需水800L。在冬前、返青后、干旱时要浇水。滨海、低洼地要注意雨季排水,水淹
24h苜蓿会死亡。
6.除草:清除杂草是苜蓿田间管理的一项主要内容,在幼苗期和夏季收割后,由于这两个时期苜蓿生长势较弱,受杂草危害较
为严重,特别是夏季收割后,水热同步杂草生长快,要及时清除杂草。
7.病虫害防治:苜蓿生育期间遇到病虫害时一定要及时防治,否则会影响产量和品质。一般用杀螟松、乐果、氰戊菊酯等喷
雾,防治害虫。如发生锈病、褐斑病、霜霉病,用多菌灵、托布津等药剂防治。
8.收割:一般在始花期,也就是开花达到1/10时开始收割,不能超过盛花期。每年可收割3-4次,收割不要太晚,否则影响养
分积累,不利于安全越冬。一般收割后要留出40-50天的生长期。留茬高度以5cm为宜。